|      滤色片的选择        红外线底片并不是只对红外线光波才产生感应,它也是对蓝紫光波有些许的敏感度,为了将这些蓝紫光波完全被吸收阻隔,仅让红外线通过到达底片,因此柯达雷登滤色片No.#25红色滤片(吸收可见光到570 nm)与No.#29深红色滤片(吸收可见光到600 nm)是绝对必备的用品。没有了这些红色的滤色片,红外线底片就只是类似普通的全色性黑白底片,除了粒子较为粗化而已。       而柯达雷登红外线专用滤色片编号#87(吸收可见光到730 nm)及#87C(吸收可见光到780 nm)这两种滤色片,几乎只让红外线通过,也因此它所造成的画面中,所有红外线的区域都将会是一大片白与浅灰,而被摄体的一切纹里细节都将完全丧失。即使是阴影区域也很难呈现深黑色调,这样的画面其实更为梦幻但是使用这种滤色片极为麻烦,因为它是接近不透明的暗红色,你必须先行对好焦距,构图完成后,再把它装在镜头前,这上上下下的拆装滤色片的动作是很烦人的。      当然除了上述的专为红外线底片而必须使用的滤片外,你还可以加上柔焦镜(Soft filter)配合,只要你喜欢梦幻加上柔美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选择。在国外有些摄影师拍摄人体时会使用这类的效果,整个人体皮肤就如同石膏雕像一般的白晰透明,而用在风景摄影上那就太有「意境」了。       底片显影液的种类与使用       显影前一样要把曝过光的底片收在不透光处,并保持在低温下(尤其是HIE),冲片前一样要先在室温中回温,在上片至冲片罐的滚动条时一定要在完全无光处作业,手一定要保持干净,卷片时速度要迅速,否则你的手温仍然会使底片感应,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使用塑料冲片罐,是比较不会有导热的问题。       各类底片是可以配合许多种显影液来做冲片作业也同时产生不同的效果:  HIE在小型冲片罐冲洗(卷装胶卷2481)  显影液 种类与比例 显影时间(分)与温度(摄氏)  20度  21度   22度    24度
 D-76 原液   11     10     9.5       8
 HC-110 B式  6     6       5.5      5
 D-19 原液    6     5.5     5       4
 T-MAX      1:4 - - - 6
 Rodinal 1:50  12    11.5     11      10.5
 Konica 750在小型冲片罐冲洗  显影液 种类与比例 显影时间(分)与温度(摄氏)  20度    21度    22度    24度
 Rodinal     1:50      9.5      9.5      9 8
 D-76 原液   9        8.5      8        7.5
       以上两种底片无论你设定的ISO值为何显影时间都是不变的 SFX 200感度设定在ISO 200
 显影液             种类与比例     显影时间(分)      与温度(摄氏)  20度   24度
 Ilford Plus           1:19              9                        6
 Kodak D-76          原液            10                        7
 Ilford ID- 11          原液            10
 
 7
 Kodak Tmax        1:4             8.5                     6.5
      显影后续的冲片程序是与一般底片一样的,急制、定影、流动水洗、海波清除、最终水洗。红外线底片在冲片完成后,我们来检视这样的底片,通常它是比起一般底片浓度来得浓厚许多,有时甚至于难以辨识其纹路细节,也因此在放大过程上,相纸的曝光时间是要延长许多的。       红外线的乐趣        上面讲了一大堆黑白红外线底片的拍摄显影方法都是有条有理的,但是(这个”但是”很重要)红外线底片使用上最重要的就是「你别妄想控制大地上的红外线辐射能,你也别一厢情愿以为红外线底片是可以掌握特性的」!更别想拿ZONE SYSTEM的概念来拍摄。这就是红外线底片最有趣的地方,只要有光,有热,红外线底片就会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像效果。       放手去拍,了解大原则就可以,任何小细节数据都是随时可变动的。好了,看完文章后,去准备你的器材吧!出去让太阳晒一下,让红外线用力的撞击你的底片。
 |